关于全面推进“党建+百年名校”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6-05-26 00:00:00   点击:
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党建+百年名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机关党委各支部:
现将《关于全面推进“党建+百年名校”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财经大学委员会
                        2016年5月3日
 
 
 
 
 
 
 
关于全面推进“党建+百年名校”工作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党建+”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全面推行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现就我校实施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内涵实质
全面推行“党建+”,是指把党的建设融入学校总体工作中,通过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建设“百年名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西作出的“一个希望、三个着力”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为统领,通过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统筹、深度融合、始终贯穿,夯实我校建设“百年名校”的基础,巩固财经高校第一方阵的地位,为实现我省“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通过深入推进、持续努力,使“党建+”工作全面铺开、有效落实,使党组织建设实现对学校各组织的全覆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对“百年名校”建设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基本原则。全面推行“党建+”工作,坚持统筹融合、分类施策、改革创新和整体推进原则。
三、工作任务
按照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要求,围绕“党建+”“加什么、怎么加”,采取“1+3+X”的模式推进“党建+”落地见效。“1”就是党的建设;“3”是指共性选项,即加中心工作、加重点任务、加日常工作;“X”是指特色工作。
(一)“3”共性内容
1、中心工作: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实现建设“百年名校”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
2、重点任务:根据学校《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精神全面深化教育事业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管理体制、科研管理制度,学校治理机构、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管理服务体制、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机制等15项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3、日常工作:结合单位年度工作要点,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障作用,促进日常工作完成。
(二)“X”特色内容
结合学校特色,推出“党建+百年名校”建设体系,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科研院所、学刊学报、校园文化。学校将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举措,积极带领干部、党员和广大教工,全面推进学校“六名”工程(名生、名师、名学科、名院所、名刊、名文化)的建设,为实现“百年名校”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党建+“名生”工程
以德树人。以品德为重点,以能力为导向,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系统培养等先进理念,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
因材施教。改革课堂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每个大学生的优势潜能。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探索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加快招生和考试制度改革。
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制订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技能实训的实际效果。健全各层次学生见习制度。建立覆盖各学科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创新标准。建立多样化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价主体。形成以质量和特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评价机制。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本科和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三类课堂的评价评教机制,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公开与运用。
2.党建+“名师”工程
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超常规举措汇聚高端人才,充分用好全省人才管理实验区的先行先试权,制定并实施大师名师建设计划、海归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利用国家及省级重大人才工程、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计划,培育和引进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探索博士后制度与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在研究中使用、在使用中选拔;营造爱才惜才用才的氛围,形成人才聚集效应,逐步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大师、教学名师。
健全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完善人才评聘考核制度,构建教师按照教学科研、学科、岗位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修订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实现教师队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绩效管理”的转变,实行以工作量和工作效果为导向的分配办法;推行教师退出机制,岗位考核以聘期考核为主、年度考核为辅,聘期考核不合格者实行“高职低聘”、转岗分流;建立“内聘教授”制度,完善重大成果获得者内聘职称的直聘机制;设立教师“教育终身成就奖”,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培养提升教师师德和教研能力。健全师德评价制度,完善科研学术规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采取与名校名所、地方政府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或送出去培养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速培育一批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骨干人才。
加快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完善教师出国进修机制,设立师资国际化专项经费,加大力度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讲学、开展合作研究和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活动,提高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力争实现45岁以下青年教师双语教学比例超过45%、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超过8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数超过50%;争取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和担任国际学术期刊编委人数上实现零的突破。
3.党建+“名学科”工程
构建合理的学科生态布局。围绕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以优势学科、龙头学科建设为牵引,大力开拓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完善学科体系。提升传统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竞争力,支持法、工、文、理、农、教育等学科形成相对优势,有条件的学科全部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对学科发展水平进行诊断性评估,作为学科规划和人财物投入的基本依据。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发挥其凝聚、统筹、优化、示范、指导和带动等作用。合理设计学科团队的梯队结构,依据学科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科学研究规律和学科研究方向,确定学科团队的规模、层级以及构成。营造严谨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学科团队氛围,激发学科团队成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
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抓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加大力度建设好获专项财政资助的其它各类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化高端研究平台,鼓励建立跨专业、跨学院和跨学科的科研创新平台,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紧密结合中央和省委确定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重大专项选择合适目标,保持在国家社科项目立项的全省领先地位,提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省内比重。
4.党建+“名院所”工程
深化校院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预算体制和理清事权,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学院办学自主权,明确学院学科建设、教研质量、对外交流等责任,适时扩大学院的人权、事权、财权。分类考核评价,重点考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度、学科综合实力增长率和科研贡献度。健全学院内部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快推进二级分配体制改革,增强自主管理和考核的能力。探索完善独立学院、附属中学的办学和运行机制。
优先重点建设部分院所。优先重点建设好优势学科、龙头学科所在学院,优先重点建设好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金融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财经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优先重点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不断提高院所学科综合实力的增长率和科学研究对社会经济发展、学校自身发展的贡献度。
增强院所服务社会能力。落实各类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为江西经济社会服务的新型智库。探索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激励机制,支持院所或教师个人与社会合作开发项目或提供智力服务。建立学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或社会生产力。
推进院所去行政化改革。淡化研究院所行政级别意识,健全决策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完善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律相对独立行使,在部分学院和科研院所探索实行职员制。
5.党建+“名刊”工程
办好公开出版刊物。把《当代财经》打造成国内一流权威期刊,按照国际一流期刊标准组织国内外财经界权威人士等名家优质稿源;完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特色优势栏目,突出区域特色,为地方学术繁荣、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和人才培养办好学刊,使之成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平台,成为学校重大原创性成果发表的园地。
办好内部出版刊物。紧跟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步伐,围绕全省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等出台前开展预判研究,通过《江西经济分析》、《发展改革研究》等内刊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研究机构提供针对性、建设性、可行性咨询,打造成学校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前瞻性学术应用平台。
办好专业书籍刊物。办好《产业竞争与规制前沿问题研究》等以学术理论研究为主的书刊,以繁荣学科建设与发展、为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和决策机构服务、为本学科教育服务为宗旨,注重反映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法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力争成为学术前沿理论改革和发展进程的重要理论阵地。
6.党建+“名文化”工程
建设“融合、独特、人文”的物质文化,重点是多校区协调发展和“一湖三馆一中心”建设。切实解决多校区文化建设融合、新建筑与历史建筑的风格协调以及增强保护历史悠久建筑物的意识、传承学校历史等突出问题。抓好蛟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建设,推进蛟湖博客、蛟湖论坛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校友馆、校史馆、税票博物馆的功能。进一步抓好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建设。
建设“先进、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重点是建设具有江财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校院治理结构改革,切实健全并落实现代大学治理机制。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双主体”意识,修订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管理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尊重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权、决策权,倾听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保障制度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建设“理性、诚信、高效”的行为文化,重点是体现江财元素的教风和学风建设。人才培养上提高文化活动品位,丰富并弘扬创业文化;科学研究上既“顶天”又“立地”,形成学术流派;服务社会上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江西经济社会的紧密对接,建设人才和智力高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提高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效率,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干群关系、师生关系。
建设“宽容、创新、和谐”的精神文化,重点是顶层设计和校训、大学精神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顶层设计,加强标杆学校的研究。着力培养“信而达礼、敏而好学、廉而知耻、毅而弥坚”的江财品格,大力弘扬“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江财精神,不断丰富江财校友文化内涵。努力孕育大气、开放、探索、求真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
四、方法步骤
1、校属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在5月份研究推出本单位的“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制定推行“党建+”实施方案,做到思路清、措施实、责任明。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在5月15号前将方案报党委组织部。
2、党委宣传部要及时通过网络、宣传栏、展板等形式对各单位的“党建+”工作进行展示,使“党建+”工作看得见、说得出、见成效。
3、党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各单位的“党建+”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4、本学期末,将对各单位开展情况作阶段性总结,年度对“党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
五、保障措施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推进“党建+”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以严和实的作风把“党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落实主体责任。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强化管党治党意识,切实担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党建+”工作。
2.建强自身机制。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的基础工程来抓,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建好建强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队伍,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改进、改革发展不断加速、服务社会不断进步。
3.严格督促检查。健全督促检查、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切实推动“党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地。探索建立“党建+”工作台账,逐步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把“党建+”纳入党建工作总盘子,作为今年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必答必考选项。
4.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的部署要求,及时宣传“党建+”的进展成效,多发声音,发好声音,为深入推进“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